氣團

發佈於:2008-12-25, 週四 16:46
點擊數:37005

何謂氣團?不同氣團會產生什麼作用?
 
  1. 氣團的定義:廣大範圍(地區)之空氣,具有水平方向均勻物理性質者(以影響空氣密度的氣溫和水汽為主),稱為氣團(Air Mass)。
  2. 不同氣團會產生什麼作用?
    • 一般而論,氣團多與高壓相結伴(位於高壓的輻散氣流中,可以造成空氣在水平方面均勻的物理性質)。氣團可分成冷氣團和暖氣團兩類,相對而言,冷氣團較穩定,暖氣團較不穩定。所以相伴隨的天氣亦不會相同。通常如果個別單獨存在而不相互碰在一起,冷、暖氣團中的天氣都不錯(因為在高壓系統中)。
    • 氣團是會移動的,當氣團離開源地後,它會與經過的地表面發生熱量交換作用,而使氣團變性(Modification)。如果較冷的氣團經過較暖的地表面 (Surface),氣團會自地表面獲得熱量及水汽,而使氣團變得比較不穩定。例如極地大陸冷氣團南下在華中出海,原來很乾冷的氣團會變得比較潮濕而暖和,即是實例。相反,如果較暖的氣團經過較冷的地表面,氣團會將熱能傳給地表面,使氣團變得較為穩定。但如果降溫很多,它會使空氣中的水汽達到飽和而形成平流霧。例如金門於2-4月在偏南氣流下所形成的大霧就是一例。此外在日本東北東方海面,在太平洋高壓(氣團)西北象限的西南氣流中所出現的大區域平流霧,常持久不消,對海上航行船艦構成威脅,是另一個常見的實例。
    • 但如果兩種秉性不同氣團相互碰在一起時,因為密度的不同,較冷較重者在下,較暖較輕者在上,而形成一個交界面。這個交界面自地面向上是傾斜的,它是向較冷空氣的那一邊傾斜,這種交界面在地面上的部分,稱為鋒面(Front)。鋒面可分成冷鋒、暖鋒、滯留鋒及包圍鋒。台灣地區在正常情況下,冷季每5-7天有一次冷鋒過境,造成北部及東北部的下雨,如果鋒面結構良好(即自地面鋒面向上有槽線相伴,槽前有顯著西南氣流)台灣中南部及東南部亦會下雨。台灣地區一般沒有明顯的暖鋒通過台灣,但5-6月梅雨期,伴隨中尺度低壓會有極不明顯的暖鋒通過。台灣沒有包圍鋒通過的實例。

請問何謂寒潮?何謂大陸冷氣團?

 凡是生成於西伯利亞、貝加爾湖、蒙古地區的氣團,稱為極地大陸氣團,當它離開源地到較低緯度地區,因為這種氣團的溫度較經過地表面的溫度為低,所以會自地表面獲得熱能,因此將這種氣團稱為大陸冷氣團。
如果極地大陸冷氣團南移影響台灣,使台灣的氣溫明顯降低,例如低到10˚C以下,會造成一些養殖業、高價值農作物的損失,所以中央氣象局都會發布低溫特報,目前中央氣象局已不用寒流這個名字了,但民間傳播媒體(例如報紙)仍會對此種氣溫較低的空氣用寒流這個名字來稱呼。

請問亞州受哪些冷、熱氣團的影響?

根據白吉龍(Bergeron)及後來的韋立脫(H.C.Willett)之氣團分類,依氣團源地所在緯度的高低,分成極地氣團(P),熱帶氣團(T)(以上兩種影響較大),北極氣團(A)及赤道氣團(E)。這四種氣團又按形成於陸地(C)或海洋(M)加以區分。氣團離開源地後和經過地表面的冷熱加以比較,而分成冷(K)或暖(W)氣團,例如冷季極地大陸氣團南移,它較地表面來得冷,所以稱為極地大陸冷氣團(cPk)。夏季台灣則為太平洋暖氣團(mTw)所影響。
(2) 亞洲地區很大,北到北緯7 0 - 8 0度,南到近赤道,這些地區因所在位置的不同而為不同的氣團所控制,一般而言,冬天有北極氣團、極地氣團,低緯地區有太平洋氣團、赤道氣團等。夏季亞洲受太平洋氣團、印度洋氣團、赤道氣團、極地氣團所控制外,有時仍會受北極氣團所影響。2
為何西伯利亞東北部無法形成氣團源地?

  1. 極地大陸冷高壓與極地大陸冷氣團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冷氣團源地要有一個廣大的地區,地理環境相同且地表性質一致,始可形成水平方向物理秉性勻和一致的氣團。貝加爾湖附近或外蒙古西部,因距海很遠,水汽獲得不易,空氣中的露點很低,透過地面長波輻射冷卻降低溫度都很難使空氣達到飽和,所以可不斷降低溫度,且在高空適當的配合下,使地面高壓不斷加強,而成為高壓的加強區或強烈高壓源地。
  2. 俄羅斯東北部,因地理環境、地區的大小及地表性質均難以成為顯著氣團源地,但冷季仍有強烈高壓出現,尤其在阻塞情況之下為然。

台灣的天氣是如何受到氣團的影響?花蓮的天氣年變化如何?

這是一個牽涉到控制台灣四季天氣變化的大題目,為了使大家對此關係我們切身生活的天氣問題有深刻體認,乃作較詳細的闡述如下:
台灣地處亞熱帶,位於龐大亞洲大陸之東南方,台灣東方有浩瀚的太平洋,冷、暖季分別為極地大陸冷氣團及太平洋暖氣團所控制。在極地大陸冷氣團控制台灣期間,盛行風(Prevailing Wind)多為東北風,稱為東北季風期。在熱季太平洋暖氣團控制台灣期間,盛行風多為西南風,稱為西南季風期。在5-6月期間,由極地大陸冷氣團轉換為太平洋暖氣團期間,兩氣團間之鋒面常在台灣及其附近海域徘徊,導致台灣地區下雨機會增多,稱為梅雨季。在此期間,冷氣團及暖氣團均可影響台灣。9月間,台灣為太平洋氣團轉換為極地大陸冷氣團控制之交換期間,因極地
大陸氣團移速遠較太平洋暖氣團為快,所以一般改變較快。
冷氣團、暖氣團,相互交替情形分述如下:

為何颱風是暖氣團?冷、暖氣團是以氣團分布的緯度區分嗎?

  1. 冷、暖氣團是不同的,冷氣團比較冷,形成的源地所在緯度比較高,如極地大陸冷氣團;暖氣團比較暖,所在緯度比較低,如熱帶太平洋暖氣團。
  2. 判斷冷、暖氣團的簡單方法是:冷氣團中單位距離內的溫度差較大,暖氣團的溫差比較小,例如冬季台北地面氣溫12˚C,高雄為24˚C,兩地的溫差為12˚C,這就是冷氣團的秉性。在夏季台北和高雄的氣溫差不多,甚至於和菲律賓馬尼拉的氣溫亦差不多,其溫差很小,這就是暖氣團的秉性。
  3. 颱風是形成於熱帶低緯地區的海洋上,大多距太平洋高壓中心很遠的南方(以西南方形成颱風的機會為最多),間熱帶輻合區(ITCZ)內形成,空氣都是比較暖的。
  4. 當台灣被颱風侵襲期間,既有風又有雨,中心氣壓很低,自外面向颱風中心內流的空氣,其所遭遇的氣壓越來越低,這些由外面進入颱風的氣流,因為要絕熱膨脹作功降低溫度,同時颱風伴有狂風暴雨,所以一般氣溫都會稍為低一點,這是伴隨颱風環流內的必有現象,但這種氣團不是冷氣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