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觀測

發佈於:2009-01-22, 週四 14:58

關於颱風強度的測量方式?

過去利用飛機飛到颱風中心及附近的颱風環流中,藉投落送〔一般從500或700hPa層上投落〕觀測各層風向風速及溫度,特別是颱風雲牆(Wall Cloud)中的內、外溫度差。如果是白天,飛機會在颱風眼內〔一般雲很少風速很小〕降低高度,用目視〔有氣象人員〕觀測海面的浪花顏色以決定颱風近中心的最大風速〔利用風速與引起浪高的關係及浪高與海浪顏色的經驗公式〕,同時亦利用700hPa高度及/或颱風中心的最低海平面氣壓等,藉經驗公式(已研製成圖解),求得颱風近中心的最大風速。關島的最大風速是一分鐘平均,氣象局是十分鐘平均。颱風是海洋上的產物,實際上其風速是否與關島(JTWC)發布的颱風強度完全相一致,自己就可以下判斷。目前關島及包括中央氣象局的所有各國颱風預報單位對遠洋上颱風都用氣象衛星資料定位及決定最大風速,目前所使用的方法係由美國人DVORAK.V.E於1972年發展出來經1975年修正的颱風現在強度號〔T No〕來決定最大風速。當颱風移到台灣近海進入氣象雷達的監視範圍內時,則由氣象雷達決定颱風中心位置及相關資料,未來決定颱風強度的方法經不斷研究改正後,一定會更趨準確。此外,目前正計劃利用無人飛機(Aerosonde)作颱風觀測。

為何有的颱風在雲圖看起來很大,實際上暴風半徑卻很小?

暴風半徑是指七級風速範圍的大小,颱風環流7級風以外的風依然很大,所以雲的範圍比暴風半徑大,目前伴隨颱風的雲圖是由很高的衛星所拍攝,那些雲要經過強化處理後始可定出真確的颱風雲系。

颱風的四周真的是晴朗無雲嗎?
  1. 從氣象衛星所觀測到的衛星雲圖是包括了颱風及以外地區所有的雲,低層的雲和高層的雲(如卷雲)都有。
  2. 颱風環流中的雲以對流性雲(積雨雲)為主,四周外圍是否有雲,要看氣流方向及水汽多寡不同而異,來自較低緯度的偏南氣流(即颱風南方及東南方)因水汽較多,所以雲層較多,在北來氣流中(颱風的西北部)因空氣中水汽較少,所以雲層較少。有些所在緯度較高的颱風,可以出現颱風環流外沒有雲的情況,但在秋季也有颱風的北方雲層與鋒面雲帶相連合的情形,雲的範圍很廣。在有颱風情況下,請多注意電視台上報導的氣象衛星雲圖中雲層的分布情形。

為何颱風要來臨前有一段時間台灣天氣會特別的晴朗?
  1. 颱風本身是一個挾帶著狂風暴雨的熱帶氣旋,伴有強烈上升運動,除颱風環流以南地區外,一般的颱風以外地區均伴有輻散下沉運動,特別是颱風未來進行方向的地區,下沉運動更為顯著。
  2. 颱風環流以外的南緣,因南來氣流相當顯著,且常形成螺旋狀(Spiral Bands)雲,在氣象衛星雲圖中看到伴隨颱風南方遠處的螺旋狀雲是常有的事。所以當颱風移到東海或登陸台灣後進入台灣海峽甚或移到廣東東部、福建、浙江地區,台灣仍有顯著下雨,大多與此種南來氣流有關。
  3. 颱風侵襲台灣以前,台灣多為導引颱風移動的太平洋高壓或脊線所控制,一般天氣良好,外加颱風前方下沉輻散區域的移近或到達台灣,使得台灣地區發生一段雲量稀少,晴朗而高溫炎熱的天氣。

在太空中可以清楚看到颱風旋轉的情形嗎?
 
  1. 地球本身自西向東旋轉速度在赤道上約每小時1665km或900浬(1個經度以111km計),然後隨緯度之cos而減小。
  2. 所指太空的那一點有多高?對地球而言,它是固定的抑或是移動的?自己可判斷能否看到地球表面颱風的旋轉了。

請問"雙颱風效應"是否就是藤原效應?何謂藤原效應?

俗稱雙颱風效應就是藤原效應,而所謂「藤原效應」是指兩個颱風或一個颱風一個T.D在相當距離內相互旋轉或相互牽引(制)作用。此種現象於1921年由日本中央氣象觀象台(The Centr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台長藤原博士(Dr. Sakuhei Fujiwara)研究所發現,所以稱這種兩個颱風或一個颱風一個T.D的相互效應(作用)稱為「藤原效應」(Fujiwara Effect)。當這種同一時間於相當距離內有兩個颱風存在並被一組以上(含)的等壓線包圍情況下,此種相互旋轉或動態相互牽制的「藤原效應」相當普遍。兩個颱風旋轉得很久而後變成一個者,首推1964年8月中旬的凱西(KATHY)和梅瑞(MARIE),此兩颱風於8月15-19日在台灣東方海域以凱西為主的相互旋轉達4日之久,19日梅瑞環流被凱西淹沒吸收而合併成一個颱風,凱西中心最低氣壓迅速下降,在19日的18個小時過程中,氣壓由980hPa下降到945hPa,合併後之凱西於20日及21日的軌跡中在當地附近又兜了一個圈子。此凱西颱風挾75kt之強風橫掃日本九州南部,造成3000屋舍成廢墟。2000年9月9-10日間向西南轉南通過台灣東方近海的寶發(BOPHA)颱風,它是與桑美(SAOMAI)颱風發生相互旋轉藤原效應的另一實例,但寶發於11日因南移過程中碰到菲律賓呂宋島地形的阻擋及破壞環流大為減弱,而兩者距離已遠,致不再與桑美颱風發生相互旋轉作用。桑美颱風則按其上高空導引氣流向西北西→西北緩慢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