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使用定量降水預報

2018/6/14

《本專欄轉載自「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引用請註明》

「定量降水預報」( QPF)受限於氣象科技,電腦模式是無法直接模擬「積雲對流」的過程。即使先進如美國天氣預測中心(WPC)及模式模擬的預報校驗,皆顯示其預報技術(threat score)仍然很差(圖)。在台灣若是模擬「颱風環流」受地形抬升所產生的降雨,有較高的準確度(T.S可達0.5)但對於「梅雨鋒及西南氣流」環境下,所發展的中小尺度對流系統,其伴隨的降雨,則同樣是無法準確模擬的。大家在使用模式模擬或依據模式模擬所繪製的「定量降水預報」時,應該瞭解針對不同的「天氣系統」其參考價值是有「天壤之別」的。

 

最新(13日20時)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式模擬顯示,明(14)日起梅雨鋒滯留台灣附近,再加上西南氣流,天氣不穩定,局部地區將有豪雨發生但降雨方式對各地而言,並非同時、也並非連續下個不停,中間還是會有強、有弱,甚至於岀現空檔的變化。而真正會帶來「劇烈天氣」(雷擊、強風、瞬間大雨、冰雹…等)的,是在其中發展的「中、小尺度對流系統」;若此類對流系統不斷經過相同的地區,或者呈現滯留狀態時,就會在該地產生大量降水。如果在山區,就會帶來塌方、落石、土右流;如果在平地,就會造成低漥地區的淹水。至於將在何時?何地?「中、小尺度對流系統」會被激發,就超過目前模式模擬的能力,必須等時間更近的模擬資料,同時運用遙測(雷達、閃電、衛星)資料輔助,才有可能預測,况且可以提前預警的時間並不長;所以一定要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之特報。

 

這次「滯留鋒伴隨西南氣流」的大氣型態,能延續多久?最新模擬資料顯示,直到下週一(18日)仍未有明顯改變;下週二(19日)起滯留鋒逐漸北移,西南氣流漸減弱,天氣稍緩和,但還不能完全確定。因為使用模式資料,一定要瞭解,愈接近模擬的末期,「不確定性」愈大,更應持續觀察,也要避免過早作出超過模式能力的結論。

圖:美國「定量降水預報」( QPF) 的校驗,呈現的預報技術(threat score)仍然很差。WPC為美國天氣預測中心,NAM、GFS、ECMWF分別為模式模擬。(threat score概念上為預報正確的面積/報錯加上正確的面積,1代表完美預報,目前成績皆未達0.4,且技術隨預報時間還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