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天午後強降水 梅雨到6月底的原因

吳德榮2018/6/24

《本專欄轉載自「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引用請註明》

中央氣象局過去曾以5、6月間,滯留鋒在台灣附近時,伴隨明顯降雨期間,稱為「梅雨季」,但因各學術研究切入角度不同,有的重視西南季風的強度,有的則重視連續降雨的日數,都會定義岀不同長短的「梅雨季」,類似過去3天的午後強降水,不但帶來大量降水、也造成淹水,但統計時卻會被排除在外當然狹隘的梅雨定義,所統計的降雨,與水資源的相關性是失真的。所以自民國84年起將「梅雨季」正式定義為每年5、6月,其長短不再只限於滯留鋒在台灣附近時,其他包括移動性鋒面、午後對流、熱帶低壓或颱風,所帶來的降雨也都包括在內,完整的降雨資料才能與水資源的狀況做正確分析,也不致再有失真的情形發生。

 

今(24日)晨5時紅外線衛星雲圖(圖)顯示,台灣附近大都是中、高層的層狀雲,為昨(23)日華南、台灣午後強對流的殘餘雲系,已無降雨、且是透光的。最新(23日20時)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式模擬顯示,今、明(24、25日)兩天滯留鋒北移至長江流域,各地白天偏熱,大台北高溫大多在34、35度左右午後「熱力作用」舉升不穩定的大氣,各地皆有局部性的午後陣雨或雷雨發生的機率類似前3天的劇烈天氣(雷擊、強風、瞬間大雨),造成短暫淹水的現象,還是很有可能再發生;但能被提前預報的時間並不長,戶外活動應注意天色變化,更要注意氣象局發布的特報。

 

最新模式模擬顯示,週二至週六(26至 30日)上午大致晴朗偏熱,大台北高溫大約也在34、35度左右;下午「大氣不穩定度」釋放,午後仍有局部陣雨或雷雨在山區發展,鄰近的平地也有受到影響的機率。

 

圖:今(24日)晨5時紅外線衛星雲圖顯示,台灣附近大都是中、高層的層狀雲,為昨(23)日華南及台灣午後強對流的殘餘雲系,已無降雨、且是透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