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是熱帶性低氣壓 為何能下這麼多雨

吳德榮2018/8/24

《本專欄轉載自「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引用請註明》

主要有兩個條件:第一是此熱帶低壓是在季風低壓環流內發展的,低層水氣多、大氣很不穩定;熱帶低壓的螺旋雨帶激發的對流(圖),以及西南風受地形的舉升產生的對流,都有很強的「降雨強度」;熱帶低壓形成後,受到地形限制、離台灣又近,來不及發展成颱風(平均風≧17.2米/秒),但其「降雨強度」與一般颱風相比毫不遜色。第二點更重要,它從屏東登陸後,沿台灣西側緩慢北上,「降雨時間長」,故能累積大量的降雨,實在不足為奇!歷史資料顯示,熱帶系統所帶來的總雨量,與它是什麼強度的颱風,是遠不及與「降雨時間」之相關性;民國48年的「八七水災」即為明證。

 

今晨3時雷達回波資料顯示,「熱帶低壓」中心在彰化,緩慢北上;雲、嘉受螺旋雨帶影響,南、高、屏則受西南風抬升,「降雨強度」都很強。最新(23日20時)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及氣象局細網格(CWB TWRF)模式模擬顯示,今(24)日「熱帶低壓」持續沿台灣西側緩慢北上,強降雨範圍白天將向北擴展至苗栗、新竹,新竹以南地區都應嚴防大量降水所帶來的塌方、落石及淹水等威脅。今晚20時「熱帶低壓」行進至台灣海峽北部,強降雨將漸減緩;明(25)日8時「熱帶低壓」已在福建沿海,明日白天起台灣的降雨明顯緩和,但受西南風影響,局部地區仍有較大雨勢。

 

最新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式模擬顯示,週日至下週四(26至30日)又恢復為受「季風低壓環流」影響,但台灣附近低層「西南氣流」很強,水氣多、大氣很不穩定,是「多雨」的型態。除了午後地表的增溫、清晨西南風與陸風環流輻合,能激發「強對流胞」,「西南氣流」在迎風面受到地形的抬升,更不定時有對流性降雨發生;而這期間「劇烈天氣」(雷擊、強風及瞬間大雨…)發生的機率很高,並帶來塌方、落石及淹水的威脅,屆時應注意氣象局發布的特報。白天遇不降雨時,天氣仍悶熱,各地高溫約在32至35度左右,要多喝水、防中暑。

左圖:23日18時雷達回波資料顯示,熱帶低壓的螺旋雨帶激發的對流很強。

右圖:23日18時閃電偵測資料顯示,在螺旋雨帶匯集處有最密集的閃電,反映對流的強度,雲、嘉沿海當時的時雨量更超過1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