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預報不準的真相

吳德榮/2016/2/26

天氣預報由於觀測資料不足及科學上的限制,不可避免的誤差隨時間擴大,各先進國家及台灣的中央氣象局皆以機率預報來呈現,「月、季展望」無法被確定預報的現實,忠實反映低得可憐的預報技術。可惜在資訊的傳播過程,常被不恰當的簡化,變成確定性的說法,以至於預報原意很容易的就被扭曲了。例如這個冬天的預報,原稿(圖)是偏冷、正常、偏暖的機率大多為10%,60%,30%,若能被完整報導,民眾就會知道,官方的預報並不是「暖冬」。以今天的科技而言「月、季展望」的預報技術已經這麼低,預測來年或百年後會如何演變?又有何能力可言。因此若讀者閱讀到類似的報導,只能看看就好,不要當真。

 

最新(25日20時)的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電腦模擬資料顯示:週五、六(26、27日),冷空氣減弱的幅度很小,北台灣還是會飄雨,感覺溼冷,其他地區偶爾也有一些零星降雨,主要偏在中南部山區及花東局部地區。週(28)日天氣開始轉乾,白天氣溫略回升。週日(28)晚至下週二(1日)清晨,冷空氣明顯增強,氣溫大幅下降,天氣轉冷。下週一晚至週二(1日)清晨北台灣空曠地區可能降至10度左右。下週二(1日)白天起至週四(3日)冷空氣減弱, 各地晴朗,白天有陽光加熱,天氣舒適,但夜間輻射冷卻特別強,氣溫還是會降得很低(沿海空曠地區清晨仍可能降至10、11度),應該要注意。下週五(4日)持續回暖,雲量稍增,日夜溫差仍大。

 

圖:中央氣象局去年11月底冬天的「季展望」,忠實反映科技極限,以機率呈現偏低、正常、偏高的分布,發布或報導時應力求完整。「冷冬」、「暖冬」、「正常冬天」的說法都是片面的,會流於「斷章取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