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鎖淡江美景如畫

吳德榮2016/3/6

霧是如何形成的?有兩個主要原因(1)增加空氣中的水氣(2)降低空氣的溫度,皆可使水氣飽和而凝結。每年冬末至春季是台灣的霧季,其中最常發生的有輻射霧及平流霧,產生的機制雖不同,但都不脫以上兩個原因。輻射霧是地表受長波輻射冷卻而降溫,使水氣達到飽和而凝結。故其天氣條件需要晴朗無雲且無風,所以中南部背風面的清晨比其他地區發生頻率高。平流霧則是暖空氣流經冷洋面,一方面海面蒸發增加水氣,另一方面暖空氣接觸冷洋面降溫,兩個過程同時進行,發生時間並不限定在清晨。昨(5)日台灣已轉東南風,暖濕空氣進入冷海溫的台灣海峽,降溫導致水氣飽和而成平流霧,海風環流吹西風又將其帶入淡水河口,形成少見的景象(圖)。

 

最新(5日20時)的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電腦模擬資料顯示:週(6)日至週二(8日)各地天氣溫暖舒適,但日夜溫差仍偏大,金馬及西半部清晨容易起霧。東側的水氣逐漸增多,東半部局部降雨的機率提高,午後山區及北海岸也有一些零星少量的降雨,但影響很小。週三(9日)台灣還在暖氣團內,但鋒面逐漸接近,北台灣雲量增多,降雨機率逐漸提高。週四(10日)鋒面通過及冷空氣南下,帶來明顯降雨、氣溫大幅下降。週五(11日)冷空氣持續南下,氣溫明顯偏低。週六、下週日(12、13日)冷空氣減弱,氣溫回升,但天氣是否完全好轉,尚待觀察。

 

下一波冷空氣如何?最新之歐(ECMWF)、美(NCEP)及日(JMA) 的電腦模擬結果,抵達時間及強度並不完全一致,但共通點皆顯示天氣變化將是很劇烈的,由溫暖舒適轉變成濕冷有雨,氣溫降幅很大,應該特別注意。至於變化的時間大致在週三(9日)晚上,可能早些(美國模式),也可能晚些(歐洲模式)。冷空氣的強度,很接近「強烈冷氣團」,但是否能跨過定義的門檻?或差一些?很難說!終究是第4、5天的電腦模擬,仍有一定的誤差。未來,電腦模擬必然會對影響的「時間」及「強度」繼續微調,應該要持續觀察新的資料。

圖:3月5日霧鎖關渡大橋。(取自網路Vincent Tsai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