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班決策早或準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2024/10/30

《本基金會專欄歡迎完整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不歡迎改標、扭曲原意》

 

以目前科技能力,中央氣象署與美、日等先進國家24小時路徑平均誤差大約還有70幾公里,據此推估各縣市是否達平均風達7級或陣風達10級?在前1天晚上決策,不可避免在部分縣市會產生落差,遇到困難的個案,情況還會更糟;但若能在第2天清晨再作決策,產生誤差的機率可大幅降低。要「早」還是要「準」?就如同「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要改變制度,先搞清楚目的是什麼!

 

最新(30日2時)各國官方的預測路徑顯示,「康芮」或南或北大致在台東縣一帶登陸(左圖);最新(29日20時)歐洲模式(ECMWF)「康芮」的系集平均路徑(粗黑線)的登陸點,也大致在台東縣一帶(右圖)。觀察氣象署「路徑潛勢預測圖」的「不確定性範圍」已縮小,但仍然包括台灣陸地及鄰近海域;歐洲模式個別系集模擬路徑幾乎都在台灣陸地;兩者的意義是類似的,隱含「康芮」大致在台東縣登陸的機率是最高的,但若稍微偏南或偏北,也是有可能的。此外,衛星資料顯示,「康芮」是「大眼颱」,眼牆通過的範圍也會比較寬,其伴隨的「破壞性暴風」,對登陸點附近(台東及鄰近縣市)構成的嚴重威脅,絕不可輕忽!

 

最新(29日20時)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今(30)日東北季風及「康芮」外圍環流影響,北部、東北部降雨時間長、雨勢增大,花東轉有陣雨,背風面中南部為晴時多雲。週四、五(31、1日)「康芮」挾強風、豪雨侵襲,各地皆應嚴加戒備;山區最大總雨量達1200毫米,以及眼牆伴隨的「破壞性暴風」,所構成的嚴重威脅,絕不可輕忽!各地詳細的風力及雨量,則應隨時注意氣象署滾動式的警報資料。週五晚「康芮」脫離,風雨漸歇;週六、下週日(2、3日)「康芮」已遠離,各地天氣好轉,雖有殘餘水氣、但只有一點零星降雨的機率。

圖:最新(30日2時)各國官方的預測路徑顯示,「康芮」或南或北大致在台東縣一帶登陸(左圖);最新(29日20時)歐洲模式(ECMWF)「康芮」的系集平均路徑(粗黑線)的登陸點,也大致在台東縣一帶(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