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再預報入梅出梅

吳德榮2016/4/27                                    

即將進入5、6月梅雨季,以目前的氣象科技並無法準確模擬未來兩個月,逐日的天氣變化。因此,是沒有條件去預報「入梅」、「出梅」的日期。猶記30幾年前氣象局的作業,曾勉強去預測「入梅」、「出梅」,結果誤差很大,必須不斷去修正、一改再改。甚至於曾出現梅雨離開、中斷,以為已經「出梅」,然而之後又再度蘊釀形成,只好用「二度梅」稱之。所以說「天氣預報」,切不可臆測超過科技極限的預報(over-forecast),否則會經常落入這種窘況的。目前氣象局的作業,以5、6月為台灣的「梅雨季」,並以氣候平均狀況5月中旬至6月中旬比較活躍,提供參考。至於今年梅雨狀況如何?其不確定性預報(圖)顯示:「正常值範圍」的機率最高,有50%。發生「偏多雨」及「偏少雨」狀況的機率則分別為30%及20%。但解讀或報導時,切不可簡化成今年梅雨「正常」,而扭曲了原意,因為「多雨」、「少雨」雖然相對較低,但機率終究存在,不可視而不見。

 

最新(26日20時)的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電腦模擬資料顯示:週三(27日)白天鋒面在台灣附近,大部分時間雲量較多,有時也有陽光,偶爾有局部性的對流發展,帶來短暫的陣雨或雷雨,而氣溫大多舒適。週三(27日)晚鋒面又開始往南移動,降雨範圍亦隨之移動。週四(28日) 鋒面將南移至巴士海峽,北台灣雨會先停,為雨後多雲的天氣,中、南部的降雨,也會依序逐漸緩和,最終僅餘東南部仍有降雨。而各地氣溫也會下降,天氣稍涼。週五(29日)鋒面後低層乾空氣影響,天氣穩定,但有一些中層雲,所以是多雲時晴的天氣。早晚比較偏涼。週六(30日)天氣依舊是穩定的,不過中層水氣更為增加,雲層增多,也給山區及部份平地帶來一些零星、短暫的降雨機率,氣溫回升、溫暖舒適。週(1)日台灣附近轉南風,水氣更為增多,天氣轉趨不穩定,零星、局部降雨的機率也大幅提高。下週一(2日)起水氣離開,天氣好轉,但氣溫偏高,會感覺熱。到下週二(3日)晚或週三(4日)下一波微弱的鋒面接近,影響狀況仍需持續觀察。

圖:氣象局不確定性預報顯示,5、6月梅雨季的降雨量,以「正常值範圍」的機率最高,有50%。發生「偏多雨」及「偏少雨」狀況的機率則分別為30%及20%。但解讀或報導時,切不可簡化成今年梅雨「正常」,而扭曲了原意,因為「多雨」、「少雨」機率雖然相對較低,但機率終究存在,不可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