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有連續性豪大雨 

吳德榮2016/5/22

「洩天機專欄」在4月底已討論過氣象局已不再預報「入梅」、「出梅」的主要理由,是科技的極限,勉強去預報,準確度並不高。由梅雨豪雨觀念模式圖(圖)可以觀察到造成連續豪雨的兩個最重要條件,一是滯留鋒徘徊在台灣附近,移動慢且提供大氣的舉升作用及動力的不穩定。二是強勁西南季風也同時進入台灣附近,輸送低層暖溼的空氣,造成大氣的熱力及動力的不穩定,劇烈天氣容易不斷的被激發,、造成連續性豪雨的環境。而比較有水準的動力模式對天氣圖型態是可以相當準確模擬的,不過也限於7日以內,參考價值較高。近日媒體報導有以南亞高壓形成的日子、也有以西南季風肇始的日子來定義「入梅」,因此日期紛亂,讀者想必相當困擾。南亞高壓是反映其底層大氣已有強對流發展,由於潛熱釋放造成高對流層的高壓,但其強對流位置可能在華南或南亞,未必都能影響台灣,並非判斷「入梅」的好指標。而西南季風若僅觀察其肇始時間是不夠的,得進一步視其是否能進入台灣附近,偏離太遠即使西南季風肇始也是徒然。

 

最新(21日20時)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擬資料顯示未來一週,在28至30日前後有鋒面,但並無強勁西南季風同時進入台灣附近,因此梅雨旺盛期恐怕還得要再等等。不過即使如此,不代表可以掉以輕心,因為類似16日清晨,受鋒面激發,造成局部性的劇烈天氣及瞬間豪雨的條件仍然存在,應該要隨時注意氣象局最新的訊息,終究我們還是處在「梅雨季」。

未來一週的天氣,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擬資料顯示,週日、週一(22、23日)鋒面影響,結構並不強,有局部性短暫性的陣雨或雷雨。週二至週五(24至27日)天氣仍不穩定,以午後及山區局部性的陣雨或雷雨發展的機率較高,鄰近的平地也容易受波及。週六至下週日(28、29日)鋒面影響又帶來陣雨、雷雨的天氣,影響程度可以再觀察。

圖:梅雨期連續性豪雨發生的觀念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滯留鋒在台灣附近徘徊,配合強勁西南季風進入台灣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