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伯特何時生成?何時侵臺?

吳德榮2016/7/3

尼伯特何時生成?何時侵臺?這是媒體最想問的問題,但是任何成熟的預報單位絕不會給直接、確切的答案。原因其一是當熱帶擾動在洋面上時,所有氣象單位大都利用衛是圖像來分析強度,缺乏其他更可信的觀測資料。其二是每一個海域,聯合國氣象組織皆會成立地區颱風中心(RSMC),西北太平洋是委由日本來經營,因此何時發展成「輕颱」?何時命名?為免作業上的困擾,大部分國家皆會「盡力」與日本同步,至於當時是否真符合「輕颱」的強度,就無法証實了。所以預報颱風生成的問題就演變成在判斷日本何時將為其命名?而以日本RSMC的作業習性,在其開始發布熱帶低壓之訊息後,若無太意外的變化,大約24小時左右會為其命名。

 

至於颱風是否侵台?更是媒體關注的問題。目前最主流的預報方法是以超級電腦模擬大氣的演變,當然包括颱風。由於觀測資料的不足及理論的極限,模擬存有誤差,且隨時間加大,世界公認最好的模式(ECMWF)其第5天的預報,距離誤差都還超過5百公里呢!如果您懂數值預報,就不會一看到電腦模擬5、6天後,颱風在某地登陸,就信以為真。媒體也要避免搶先報導5、6天之後颱風會在那裏登陸?會帶來多大災害?無論消息來源為何,這類的訊息,既違反科學,也會傷害報導者的公信力。

 

原先媒體預報颱風在台灣中部穿過的模式(美國GFS),已大幅改變為在台灣東北方海面迴轉(圖),大方向與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的模擬漸趨一致。由於仍是4、5天後的預報,模式還會不斷的調整。所以它會對台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現在研判確實言之過早,因為屆時颱風離陸地的遠近,颱風本身的強度以及範圍的大小,皆已超過現今科技所能模擬,應持續觀察新的資料,以時間換取空間才是上策。

 

未來一週的天氣:週日至週一(3至4日)上午晴朗,下午雲量增多,有局部性雷陣雨,大部分在山區,部分平地受影響。高溫大多在33至35度,台北在35、36度左右。在颱風靠近前,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週二、三(5、6日)太平洋高壓的沉降作用特別強,西半部天氣會更熱,台北升至37度或更高的溫度,是極有可能的,要注意防曬、小心中暑。週四(7日)之後的天氣,就比較不確定了,還要看颱風的動向,在什麼位置?是離很遠還是很近?帶來結果都不同,需持續觀察。

圖:美國氣家局的作業模式(綠線)及系集模擬(紅線)的結果,可以觀察左圖綠線是通過陸地,右圖則調整在石垣島附近北上。系集模擬則顯示這個颱風的各種可能路徑,有離得較遠,有些離得近,甚至接觸陸地。模式還會調整,應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