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與蒲公英的藤原效應吳德榮2016/8/22 大家在媒體上常看到「藤原效應」(Fujiwara effect)這個名詞,它是指兩個颱風(右圖),彼此皆為逆時鐘旋轉(北半球)的環流,因距離太近而互相影響,兩者呈現逆時鐘旋轉的特徵,而作用力的大小與彼此的距離、環流大小有關。分析方法可將同一時間的相對位置,如左圖的紅線為20日、黃線為21日、藍線為22日,將三條線段平移且中心重疊,即可觀察岀「蒲公英」(右綠曲線)、「獅子山」(左綠曲線)相互逆時鐘旋轉的現象。
由於缺乏颱風結構的觀測資料,過去兩天,兩個颱風之間的「藤原效應」,無法正確的被電腦模擬,所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系集預報在運算幾天之後,呈現出「炸彈開花」的結果,就不足為奇,氣象局路徑潛勢預測圖也顯現很大的不確定性(左圖)。今(22)日之後,「蒲公英」登陸日本本州強度減弱,與「獅子山」的相對距離擴大,「藤原效應」這個變數就會消失。
明後天之後,少了「蒲公英」的干擾,但還是有一些不確定性因素需要持續觀察,首先就是「獅子山」的增強會到什麼程度?有利增強的因素是向西南西移向高海洋熱含量(OHC)的海域,不利的因素是垂直風切略微偏大。另外就是「季風低壓」本身的變化以及「獅子山」、「季風低壓」兩者之間也會有交互作用。因此未來的預報,雖少了「藤原效應」干擾,系集預報將不致再呈現「炸彈間花」的結果,但還是會比一般的太平洋高壓導引的情況複雜許多,電腦模擬及官方預報的「不確定性」仍都是偏大的。至於其是否會對台灣有所影響?恐怕仍需要持續觀察三、四天,現在確實言之過早。
左圖:22日2時潛勢預測圖,以紅、黃、藍虛線分別代表20、21、22日「蒲公英」、「獅子山」的相對位置,將三條線段平移且中心重疊(左上圖),即可觀察岀兩者相互逆時鐘旋轉(綠曲線)的現象。潛勢預測圖亦顯示「獅子山」未來行徑「不確定性」很大。 右圖:22日4時衛星雲圖顯示「蒲公英」(東北)、「獅子山」(西南)兩者之間有「藤原效應」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