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假吵翻天,該怪誰?

吳德榮2016/9/15

該怪天!「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颱風、地震都是「老天」害的。不!該怪氣象局,老是報不準,都是「氣象局」害的。不!該怪決策首長,決策緩慢,又常錯誤,給生活帶來不便,都是「決策首長」的錯。不!該怪民眾,把決策首長看成「神」,決策都不能錯標準太高了都是「民眾」的錯。「莫蘭蒂」侵襲期間地方首長被指責的狀況占據各媒體的版面該如此嗎?又為何會如此?

 

首先要瞭解「老天」有自己的變化颱風、地震的發生怪它是沒用的。地震是無法預報的,「氣象局」只能預報颱風但是因為氣象觀測資料不足大氣學理上的限制預報不可能完全正確「決策首長」使用有誤差的預報資料決策不可能每次都正確。民眾配合決策採取因應措施,避免遭受災難,有時做虛功帶來生活不便,應多包容。另外有關決策的時機第二天清晨的資料比前一天晚上的要準確多了不應要求決策首長一定要在前一天晚上就作決策其實這跟魄力一點關係也沒有只是增加決策錯誤的機率。

 

原來目的良善的政策為何經常吵翻天?認識以上防災作業的幾個主耍環節是有幫助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觀念的溝通,「颱風假」(正確說法停班、停課)是為避免民眾遭受災害而實施,不應轉變成有人(受雇者)期待因此而獲益,有人(企業主)卻自認損失慘重所以颱風假應採事後認定,實際風雨若未達到停班、課標準,則應擇日補上。如此,決策首長如果少了勞資雙方的龐大壓力,就不致自我要求,以有誤差的資料而希望每次都決策正確,反而更容易導致發生「該放未放」嚴重致災的狀况。決策首長更可客觀的採用「風險管理」之觀念,以「多放」來彌補預報資料存有誤差之事實。因為已有上述補班、課的設計,對勞資雙方也比較公平至於給大家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只能多包容,因為目的終究是為了減少全民受災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