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度前3名颱風皆侵台!史無前例

吳德榮2016/9/17

西北太平洋今年7月才開始有颱風生成,有記錄以來最晚,該月第1個就是「尼伯特」,強度排名今年第2另外有3個比較弱的颱風。8月上旬至9月上旬西北太平洋形成了季風低壓及西南季風主導的大氣型態,有利颱風生成(9個),但生成後大都被西南季風及季風低壓導引,向東北再偏北,增加侵襲日本的機率(連續6個襲日)由於很快就進入高緯、低海洋熱含量(OHC)之海域,大都是弱颱,其中唯一例外「獅子山」因進入季風低壓中心呈現打轉之不規則路徑,在日本南方海面時間長而增強至中颱(被台媒誤報為10年來最強颱)排名今年第4。

 

9月10日生成的第14號「莫蘭蒂」因通過海洋熱含量高的海域、垂直風切小,故增強為今年第1。目前正要侵台的第16號「馬勒卡」強度也已近中颱上限超越「獅子山」名列弟3。所以今年到目前為止,侵台的颱風雖僅3個,但強度上竟然都是排名前3的,在歷史上從未出現過。

 

至於原因為何?「超級聖嬰」第2年的上半年颱風生成數少歷史資料是支持的,但道理為何?並不清楚! 很值得後續的研究。「超級聖嬰」已在6月正式結束,而很多國家認為可能會發展的「弱反聖嬰」(圖)尚無蹤影目前中太平洋海溫(NlNO3.4)是在正常值範圍的。所以今年7月之後,強度前3名的颱風皆侵台,巧合成分居高而8月上旬至9月上旬這段期間9個比較弱的颱風生成且皆不侵台,造成其他颱風相對較強,也提高了這個機率。至於為何在這段期間西北太平洋形成了季風低壓及西南季風的大氣型態而且持續時間特別長是很值得研究的氣象議題。也幸好當時並無「聖嬰」、「反聖嬰」否則不用研究了它必然又成為「代罪羔羊」

圖:歐洲中期預報中心系集模擬,中太平洋(NlNO3.4)9月之後的海溫距平(紅線),大都未低於-0.5度,連非常弱的「反聖嬰」發生的機率都很低。對於多國作業單位及氣象局曾經預期的「反聖嬰」並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