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有颱風?是不是又要來了?

吳德榮2016/9/20

中秋假期連受「莫蘭蒂」、「馬勒卡」侵襲,現在大家可以說是「聞颱色變」。今年7、8月生成了13個颱風,使得夏季的颱風數量是偏多的。9月仍是颱風生成的旺季(氣候值約5個),目前已有3個,而最近兩天各國的電腦模式先後在關島附近海面模擬岀颱風生成(如果形成就是17號),時間約在週五或週六(23或24日)這段期間。

 

至於將來它會不會侵台?以目前電腦模擬的能力尚無法直接告訴我們答案,因為它的預報誤差隨時間擴大,第5天之後誤差太大,已不可直接應用。但預報員仍可利用學理經驗去分析、歸納找出各國模式產生不同路徑的原因,再持續觀察未來新的模式的變化,可以判斷出不同模式的可信度,提早研判出颱風之動向。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18日20時中層大氣(5百毫巴)的的模擬(左圖)太平洋高壓強導引氣流是強的偏東風,移速較快而模擬之颱風範圍小,也減小北偏的分量,所以27日20時它已穿過呂宋北部進入南海。19日20時的最新模擬(右圖)則顯示,太平洋高壓調得比較弱,再加上颱風範圍也變得比較大,使得27日20時的位置變成在台灣東側海面路徑明顯比前一天的預測北偏,移速也較慢。可見未來幾天資料的分析重點就在於電腦對太平洋高壓之強度以及颱風範圍大小之模擬,而新的模式模擬也是會不斷調整的。

 

就學理而言,影響颱風運動最大的兩個因素就是導引氣流及地球自轉造成颱風的北偏的分量。在這個個案就是太平洋高壓的強弱決定導引氣流之走向,颱風範圍則影響北偏分量的大小,兩者皆是17號颱風是否影響台灣的關鍵因素,也是未來幾天必須持績觀察的重點。

左圖: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18日20時的模擬,中層大氣(5百毫巴)太平洋高壓強,導引氣流是偏東風,而模擬之颱風範圍小,也減小北偏的分量,所以它的路徑是穿過呂宋北部進入南海。

右圖19日20時的最新模擬則顯示,太平洋高壓調得比較弱,再加上颱風範圍也變得比較大,使得27日20時的位置變成在台灣東側海面比前一天模擬路徑明顯北偏移速也調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