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預報資料該怎麼解讀?

吳德榮2016/9/26

氣象局在今(26日11:30)中午開始發布陸上警報,在各電子媒體皆可不斷報導「梅姬」暴風圈將在某個時間點接觸陸地!颱風中心將在某時、某地登陸!又將在某時、某地出海!颱風又將在何時脫離台灣!做為報導及「跑馬」的重點。這些資訊並非警報資料的內容,而是利用「警報圖及確定性路徑預報」各自去內插得來的。確定性的路徑預報本質上是有誤差的且隨時間擴大,以下午(14:30)路徑潛勢預測圖(圖)為例,12、24小時的預報、不確定範圍半徑為80公里、130公里。也就是說預估暴圈接觸的時間,可能在前4小時已發生,或在之後4小時才發生。中心登陸時間可能在預估時間之前6小時或之後6小時才發生,預估的地點在花蓮則可能變成在宜蘭或台東。既然確定性預報一定有誤差,媒體浪費那麼多的精力在報導一定錯誤的訊息,真是可惜!

 

由各國在估計颱風的強度、結構、範圍(氣象局250公里、日本650公里、美國西北象限400公里)皆有很大的不同,正好證明氣象觀測資料是明顯不足的。而各國推估的結果孰對孰錯都不知道再去推估精確的暴風圈觸陸中心登陸出海時間並加強報導豈不是做了一件「徒勞而無功」的事。今天預報作業最仰賴的數值預報,除了資料不足再加上科學上的限制,造成預報有誤差,且隨時擴大。因此「路徑潛勢預報」或「系集預報」是最能完整反映預報資訊是最值得媒體去加強報導及詮釋的。民眾會因此得到完整的預報資訊知道颱風未來的各種可能變化,如此才可能作出最週全的準備不至於因颱風突然的變化措手不及而遭受到損害。

圖:中央氣象局2 6日14時「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確定性」的路徑雖在成功附近,但不可如此解讀,因不確定性範圍的半徑有130公里,意謂颱風中心有北偏至宜蘭,南偏至台東的可能性存在,時間也有提前或延後的可能性, 民眾都該保持警覺,持續注意資料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