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隨時有機會被命名

吳德榮2016/10/15

莎莉佳(SARIKA)已於15日02時增強中度颱風,中央氣象局「路徑潛勢預測圖」(左圖)顯示:中心位置於呂宋島東方海面,向西北西進行。明(16日)將通過呂宋南部,17日進入南海,朝海南島方向前進。在呂宋島時受地形破壞,強度減弱,但進入南海後仍會再度增強。由於距離台灣陸地遙遠,輸送至台灣附近的暖溼空氣不多,也無新一股的乾冷東北季風與交會,故秋颱的「共伴效應」並不明顯。不過下週一、二(17、18日)東北季風挾帶海面上的水氣,仍會給迎風面的東半部、北部帶來降雨尤其北海岸、北部山區、東北部及東部會有比較大的雨勢仍應注意氣象局的訊息。

 

位於關島南方的熱帶性低氣壓由最新(5時)衛星的雲型分析,已很接近輕颱的強度,今(15)日隨時都有機會被日本(RSMC)命名。由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14日20時的系集模擬顯示,其未來大致朝向呂宋島北端至巴士海峽一帶前進,觀察50次的模擬分歧還是相當大,如果太平洋高壓比較強,就會離台灣比較遠的地方迴轉,影響較小。但如果太平洋高壓比較弱,則在離台灣比較近的地方迴轉,威脅就很大。由於不同的模擬路徑,對台灣各地的影響時間及程度完全不同,目前實不宜去推估,其影響的時間及受影響的地區。還是要持續觀察,待預報的不確定性(模擬路徑的分歧)縮小,再來分析比較適宜。

左圖:中央氣象局15日2時「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莎莉佳」於呂宋島東方海面,向西北西進行。明(16日)將通過呂宋南部,17日進入南海,朝海南島方向前進。

右圖: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14日20時的系集模擬顯示,未來的「海馬」大致朝向呂宋島北端至巴士海峽一帶前進,50次的模擬,部分在離台灣比較遠的地方迴轉,部分則在離台灣比較近的地方迴轉,模擬的分歧還是相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