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雨西晴 明午變天吳德榮2016/11/7 今(7日)晨5時累積雨量圖(左圖)顯示在東半部有局部雨,宜、花交界一帶雨最大。由昨(6日)晚20時氣象局細網格模式(WRF 5公里)模擬今(7日)晨的結果(右圖),其降雨的分布,雖然不是很精準,但仍清楚表現出東半部降雨的原因。主要是偏東風受地形阻擋,造成氣流及水氣之輻合作用,在東半部近海形成雨帶。宜、花交界為地形凸岀處,較易受到雨帶的影響,故累積的雨量最多。而模式也顯示西半部在背風面晴朗穩定,是晝暖夜涼的天氣,唯中南部因近地層風力微弱,恐不利汙染物之擴散,應注意空氣品質較差的現象。
最新(6日20時)的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的數值模擬顯示,下波東北季風所挾帶冷空氣的強度及持續時間,與前一波類似,預計北台灣的最低氣溫會降至18度左右,若只拿最低氣溫來比較,降幅並不大,僅2、3度而已,但是白天氣溫的變化在北台灣是很劇烈的,由30度左右降至22、23度,達7、8度,明顯轉涼,應該要注意。數值模擬也顯示,東北季風抵達的時間,大約在週二(8日)中午前後,北台灣上午前還在偏暖的空氣內,過了中午氣溫開始下降,天氣逐漸轉為陰天,降雨機率也逐漸提高。週三至週五(9至11日)北部、東半部有局部雨,地形作用比較大的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東北部地區容易有明顯降雨。中南部在背風面受到的影響比較小,天氣依舊穩定雲量少,早晚偏涼,日夜溫差較大。週六、日(12、13日)東北季風減弱,氣溫回升,天氣也好轉。
左圖:今(7日)晨5時累積雨量圖顯示在東半部有局部雨,宜、花交界一帶雨最大。 右圖:昨6日)晚20時氣象局細網格模式(WRF 5公里)模擬今晨的結果,偏東風與地形造成氣流輻合作用,在近海形成雨帶,宜、花交界為地形凸岀處,易受到雨帶的影響,故累積的雨量最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