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 一定到處下雷雨嗎吳德榮2017/03/06 昨(5)日是「驚蟄」,節氣上的意義代表著季節的轉變:「春天到了,大地萬物開始萌芽生長」。但千萬別拿它來「預報」說當天會下雷雨,昨天華南雖有鋒面通過、發生雷雨的地方也還不少(左圖),但對絕大部分地區而言,預報下雷雨還是錯誤的。要瞭解「節氣」對全世界每個角落都是相同的,但要在同一天,全世界每個角落都發生一樣的天氣,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節氣」只適合應用在季節轉變的參考,用在「天氣預報」就不合理了。
基隆的地面觀測在今(6)日凌晨1:30至1:45之間,風向南轉北、風力增強,氣溫急降2度、氣壓上升,顯示鋒面通過的時間。今晨3時雷達觀測顯示,鋒面已移至台灣東北方海面,鋒面後的雲系對流性減弱,強回波的結構零散(右圖),只有在3、4點間苗栗還觀測到少數幾顆落雷。雨量觀測顯示中部以北都有降雨發生。最新(5日20時)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式模擬顯示,今 (6)日鋒面通過,「大陸冷氣團」緊隨南下、氣溫下降,北台灣降幅最大、向南遞減;中部以北及東半部有雨,台南也有一些很零星的降雨。明(7)日、週三(8日)「大陸冷氣團」影響,北部、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北台灣天氣「陰冷」,中部氣溫略降,南部仍為多雲到晴,氣溫降幅最小。模式顯示,今日至週三這波冷空氣,最冷的時候可能給台北市帶來14度左右、沿海空曠地區13度的最低氣溫。但無論最終是否符合「大陸冷氣團」(台北市≦14.4度)或僅是「東北季風」(台北市≧14.5度)?給北台灣帶來陰冷天氣的本質,不會改變,要注意保暖。
最新資料顯示,週四至六(9至11日)各地氣溫將逐漸回升。週四晚至週五水氣增加,降雨較連續、範圍也比較大;週六水氣減少,降雨又減緩、範圍也縮小。下週日(12日)有另一波鋒面影響,移動快速,下週一(13日)已通過。由於是春天的短波、變動大,且是模式模擬的第7、8天,經常有比較大的調整,有待持續觀察。
左圖:5日華南地區的落雷觀測顯示,伴隨鋒面系統的移動,有許多地方都有雷雨發生(顏色代表不同的時間),但相對於沒有雷雨的地方,還是不成比例。 右圖:今(6日)晨3時雷達觀測顯示,鋒面(藍虛線)已移至台灣東北方海面,鋒面後的雲系對流性減弱,強回波的結構零散,只有苗栗外海的小雷雨胞(藍虛線圈),在3、4點間給苗栗帶來少數幾顆落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