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緩慢發展 最新預測威脅極大

吳德榮2017/9/9

《本專欄轉載自「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引用請註明岀處》                  

今(9日)晨2時紅外線雲圖、雲型分析(Dvorak分析法)顯示,關島東南方的熱帶性低氣壓,結構仍鬆散,日本「地區颱風氣象中心」(RSMC)也尚未對此作任何警示,模式顯示的發展速度也要兩天左右,才有機會發展成颱。

 

最新(8日20時) 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及美國(GFS)模式模擬的調整,對台灣是更具威脅的。下週四(14日)20時歐洲的預測圖(左圖)顯示,颱風在巴士海峽、台灣南端附近,此時鞍形場正好在台灣,導引氣流很弱,颱風以緩慢的速度向北迴轉,兩三天(右圖)都未能脫離台灣。美國(GFS)模式亦有類似的模擬,也進入鞍形場、緩慢向北迴轉,只是颱風強度較弱、時間稍後而已。如果颱風呈現這種行徑,「共伴作用」就不是主要問題,颱風強度才是觀察重點(颱風強度愈強,愈能抗拒地形破壞,風雨愈大也愈持久)。希望未來模式的調整,能改變這種對台灣最不利的環流態型;理應還有機會,因為這是6天及其之後幾天的模擬,存在相當的誤差,況且颱風尚未形成。所以未來幾天應持續注意颱風生成的情況、模式對其強度、路徑的調整,再來完整分析各種可能的變化;目前資料尚不足以拿來「論斷」颱風會有多強、對各地會有多大的威脅,這是不符合科學的。

 

昨(8日)晨馬祖東莒大雷雨發生,原因「谷超」殘餘的環流雲系,遇上鋒面,不穩定的熱帶大氣被抬升所致。昨(8)日午後台北的大雷雨則與低層水氣增加,大氣不穩定度提高有關,氣溫僅升至34.1度,強對流即已被激發。今(9日)晨鋒面仍在北部海面,中部以北不太穩定,有局部降雨,西北沿海還有雷雨胞發展。

 

最新(8日20時)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式模擬顯示,今(9)日北部雲量較多,午後仍有局部雷陣雨,中南部則偏在山區;週日、下週一(10、11日)轉為偏南風,北台灣氣溫回升,高溫可達35、36度,午後山區有局部雷陣雨。下週二至週三(12至13日)東北風南下,冷空氣雖不多,北台灣高溫仍明顯下降、略轉涼,迎風面轉有雨;下週四至六(14至16日)受颱風影響,但得視其動向,再做調整,需持續觀察。

左圖:14日20時歐洲模式500百帕預測圖顯示,颱風在巴士海峽、台灣南端附近,此時鞍形場正好在台灣,導引氣流很弱。

右圖:16日20時歐洲模式500百帕預測圖顯示,颱風以緩慢向北迴轉,還在台灣上空、未能脫離。(圖擷取自ECMWF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