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冷多雨又一週

吳德榮2016/3/19

 

氣旋的「觀念模式」包括冷、暖氣團及介於其間的冷鋒、暖鋒,當其通過時帶來天氣的變化。冬季時極地(蒙占、西伯利亞)大陸冷氣團勢力強勁,台灣常見的是冷氣團推動冷鋒及暖氣團南退,循環的週期長達5天甚至1週以上,期間只有冷鋒通過時,另外就是東北風在迎風面帶來的降雨。春季時極地大陸冷氣團勢力規模相對較弱,使得冷暖氣團的交界面容易在台灣附近一帶,冷鋒、冷氣團、暖鋒、暖氣團頻繁交替影響,冷鋒帶來對流降雨(雷雨),冷氣團南下時降雨減緩,但其勢力弱,暖氣團很快的北推,其間的暖鋒又帶來層狀降雨,之後是暖氣團的影響,其內大氣不穩定,有時也有中尺度對流系統發展帶來雷雨,緊接著下一波的冷鋒又再接接踵南下。形成造成多雨的型態,其間若有空檔也常是短暫的。冷空氣強度雖未若冬季強,但由於連續降雨,感覺還是相當寒冷。

 

最新(18日20時)的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電腦模擬資料顯示:週六(19日)鋒面(圖)影響帶來降雨,鋒後冷空氣雖不強,但乍暖還寒還是要注意。週六(19日)晚至週日(20日)白天水氣略減少,但仍有局部降雨。週(20)日晚至週二(22日)水氣再增多,不僅僅是春雨綿綿,有時還會有較大雨勢,雖偶爾也有一些空檔,但很短暫。下週三至週五(23至25日)鋒面影響,氣溫逐漸下降,由涼轉冷,天氣潮濕多雨,其間仍有較大降雨。下週六(26日)另一波鋒面南下,之後是較強的冷氣團,天氣可望由濕冷轉為乾冷,當然其強度及抵達時間,電腦模擬資料還是會不斷調整,應該持續觀察。

圖:19日8:30紅外線衛星圖顯示,鋒面由日本南方海面向西南西延伸通過北部至華南。其上有對流雲發展從台灣海峽移入,帶來降雨及局部性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