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四北台灣注意高溫吳德榮2016/6/14 滯留在北部海面的鋒面今(14日)晨稍往南移至台灣海峽北部,其抬升不穩定大氣的作用也移至桃、竹外海,對流胞不斷發展並移入陸地,呈現train-echo(列車狀)特徵(圖),伴隨雷擊及瞬間大雨,也帶來今(14)日最大的降雨。台灣中南部仍受西南氣流影響,山區仍有明顯雨勢,雖然強度較前幾天稍減弱。下午起滯留鋒又往北移動,鋒面上的對流也開始減弱並逐漸北移。
最新的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擬資料顯示,週三至週四(15至16日)西南氣流所挾帶的水氣減少,清晨受陸風與西南風輻合作用,西南沿海容易有局部陣雨,午後陽光加熱作用也有局部性陣雨或雷雨發生,局部性的瞬間大雨仍有機率發生。天氣大多是晴朗、悶熱的,尤其北部都會區受海風調節少,高溫會達36度以上,週四又比週三還高,要小心中暑。週五(17日)大氣比較不穩定,清晨及午後的降雨都會較為明顯。天氣還是悶熱,但比週四略降。
週六(18日)至下週二(21日),太平洋高壓逐漸增強並向西、向北擴展,籠罩台灣,天氣晴朗、穩定,也很炎熱,最高溫約在35、36度左右。僅山區午後有一些零星雷陣雨的機率。
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第8至10天的電腦模擬資料亦顯示,關島至菲律賓東方海面有熱帶擾動活動的跡象,同時使得太平洋高壓向北擴展,滯留鋒因此向北退却。如果大氣環流的變化與電腦模擬的結果類似,滯留鋒重新南移至台灣的機率將大幅降低。至於熱帶擾動有無機會發展?是值得持續觀察的。因為電腦模擬不可能那麼準,而且新的資料將會不斷的調整。
圖:14日11時雷達回波合成圖顯示,新的對流胞不斷在強回波的尾端重覆生成並移入桃、竹、苗,伴隨雷擊、瞬間大雨,也拉長了影響時間。南部、中部山區仍可觀察到西南氣流被地形抬升造成的回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