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修颶風警報之啓示吳德榮2016/10/08 儘管「馬修」被媒體誇張得稱為11年來最強颶風(在巴哈馬群島時最強也僅F4,鄰近美國時更已減弱),但其報導最新的狀況仍是完全依據美國颶風中心(NHC)的「路徑潛勢機率圖」(圖),並沒有另一張確定性的路徑,可以去報導什麼時間「暴風圈將觸陸」?中心將在何時、何地登陸?強調的則是各地可能被中心通過的機率。而各媒體及氣象主播,絕不會的競相報導其他國家不同的預報,更不可能有民間發布的颶風警報,存在的空間。
美國的防災觀念與國內也是有很大的差異的,圖上紅藍線是其陸上警報區,範圍長達1千公里,比國內只考慮暴風圈通過的範圍大了好幾倍。因應「馬修」颶風撤離了2、3百萬人,雖然撤離的措施會帶來經濟上的大量花費(cost),但與人命的損失(loss)比較,仍是微不足道。決策者只要將預報可能發生災害的機率,與cost/ loss比較,撤離是必然的決擇,可見「不確定性預報與風險管理」已落實在其防災作業之中。歐巴馬總統更在媒體上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觀念,勸離民眾,皆是以保護人命為最優先。
「艾利」是季風低壓裏發展的弱颱(正如同8月上旬至9月上旬接連弱颱發展並連續襲日的型態類似),艾利外圍及季風低壓之東南風,過去兩天給宜、花、東及屏東帶來大量降雨及災害。今天(8日)季風低壓更往西移,吹向台灣的風向漸轉為偏南風,最大降雨會稍微轉移至台東、屏東,高雄台南大雨的機率增加,花蓮的機率略降,但都還是要保持警戒, 背風面北部、比昨天好轉, 雖仍有零星降雨的機率。明、後(9、10日)兩天東北季風南下,北台灣轉涼。北部、東北部降雨機率高,由於南方的水氣未散,花、東仍有局部陣雨,強降雨還是有機率,但發生範圍會較小,中南部也仍有局部降雨的機率。11至14日東北季風影響,北台灣稍涼,迎風面雲多,偶有局部短暫雨。背風面天氣穩定,午後山區有局部性的對流發生。
圖:美國颶風中心(NHC)的「路徑潛勢機率圖」,紅藍線是其陸上警報區,範圍長度達1千公里,比國內只考慮暴風圈通過的範圍大了好幾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