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海馬恐成超級颱風

吳德榮2016/10/17pm

每次在電子及網路媒體看到這種報導,都不禁令人感到不勝唏噓!國內媒體為何要免費為其他媒體作二手傳播?因為其報導的內容不過是美軍聯合警報中心(JTWC)的預報資料,加上該電視台主播的形容詞而已。且常誤以為是該電視台自己的預報更是天大的誤會因為美國媒體在報導的有關颱風或颶風的預報資料皆是來自「官方」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HC)負責大西洋及東太平洋美軍聯合警報中心(JTWC)則負責其他海域不會有第三個來源更不會有自已的預報,能有的只是在悚動的形容詞上作文章。

 

「超級颱風」是美軍聯合警報中心(JTWC)專用的名詞,當近中心最大平均風速達每小時130浬稱之,由於其平均風速採1分鐘平均,數值會比世界氣象組織(WMO)採用10分鐘平均大了一、二成。當中央氣象局及日本所估計或預測的強度可能達「強烈颱風」時美軍聯合警報中心(JTWC)就可能以「超級颱風」稱之國內媒體跟隨CNN的報導,「人云亦云」增加訊息的混亂是否恰當?是很容易判斷的。

 

根據中央氣象局17日14時海馬「路徑潛勢預測圖」(右圖),週二、三(18、19日)其所行經的海域,海洋熱含量(OHC)高,大氣垂直風切小,將持續增強、範圍擴大,直到週四(20日)接近呂宋島,增強的趨勢才會改變。所以海馬在強度最強時,逹到「強烈颱風」的可能性是很高的,儘管颱風強度估計方法(左圖)有時是過於主觀。

 

最新的預報顯示海馬將通過呂宋北端,但是否有需要發布海警?首先要觀察路徑是否較「確定性路徑」北偏,其次要觀察暴風範圍是否擴得夠大,才能接觸到1百公里海域兩者皆有預報的不確定性,但會隨著預報時間接近而逐漸縮小所以要持續觀察新的資料。

左圖:17日21:20紅外線Bd色調強化雲圖,是估計颱風強度的主要依據,雖然方法儘管客觀,但判斷仍無法避免主觀。

右圖:中央氣象局17日14時海馬「路徑潛勢預測圖」,週二、三(18、19日)其所行經的海域,海洋熱含量(OHC)高,大氣垂直風切小,將持續增強、範圍擴大,直到週四(20日)接近呂宋島,增強的趨勢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