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已經被認定是強烈颱風吳德榮2016/10/18 根據衛星觀測資料,中央氣象局及日本(RSMC)皆估計,「海馬」的中心強度於18日清晨2時已達「強烈颱風」的標準,今、明兩天在接近呂宋島之前,強度還有增強的空間,主因是路徑上的高海洋熱含量(OHC)及偏弱的垂直風切。而暴風半徑則分別被估為220公里及330公里,凸顯岀各作業單位,在無可靠而客觀之觀測資料的條件下,產生極大的差異。
中央氣象局最新(18日2時)「路徑潛勢預測圖」(左圖)顯示,「海馬」週四(20日)將通過呂宋島北端,週五(21日)經東沙島附近,週六(22日)在廣東、香港一帶登陸。紅框則為統計上不確定的範圍,代表「海馬」的預測路徑可能產生的偏移。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系集模式(右圖)顯示,51次的路徑模擬,雖仍有分歧存在,但差異性並不大,代表導引颱風運動的太平洋高氣壓是穩定的,也顯示未來海馬在廣東、香港一帶登陸的機率很高。
以中央氣象局最新「路徑潛勢預測圖」的確定性路徑來推估,週二、三(18、19日)東半部、北部有局部雨,週二比較大的降雨會偏在北海岸及東北部,週三則花、東的機率也會提高。週四、五(20、21日)受海馬外圍環流及東南風與地形交互作用,最劇烈的降雨將出現在台東、屏東(恒春半島)、花蓮,其次是宜蘭、北部山區及南部山區,應隨時注意最新的訊息。其他地區降雨則較少,台灣附近海面及沿海陸地風力也會因「海馬」而增強。週六、日(22、23日)台灣附近轉為南風,迎風面在東南部、南部,有明顯降雨,其他地區午後也不太穩定,有較高的降雨機率。週日晚或下週一晨,下一波鋒面抵達,影響程度待觀察。
左圖:中央氣象局18日2時「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海馬週四(20日)將通過呂宋島北端,週五(21日)經東沙島附近,週六(22日)在廣東、香港一帶登陸。紅框則為統計上不確定的範圍,代表海馬的路徑可能產生的偏移。 右圖: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系集模式顯示,51次的路徑模擬,雖仍有分歧存在,但差異性並不大,代表導引颱風運動的太平洋高氣壓是穩定的,也顯示未來海馬在廣東、香港一帶登陸的機率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