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路徑不可能是迴力標

吳德榮2016/10/20

海馬颱風在昨(19)日增強至每秒58公尺,平了「尼伯特」今年第2強的記錄。19日20時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電腦模擬的路徑(右圖)顯示,海馬順著太平洋高壓邊緣的導引氣流,登陸後逐漸進入西風帶迴轉至東海。「迴力標」是兩、三天前還被不少媒體當成重點來報導。但是如果你懂電腦模擬,就不會這麼解讀,因為電腦只是追蹤地面氣壓最低的位置(或者氣流旋轉的中心),即使強度很弱,已不是颱風了,都還會繼續追蹤。另外有經驗的預報員都知道颱風登上像美國或中國這種大的陸塊,因為地表摩擦及水氣來源截斷,減弱速度是很快的根據統計約每6至9小時強度會減弱一半,很少有超過24小時還能維持颱風強度所以海馬是不會完成迴力標的路徑正如同中央氣象局20日8時「路徑潛勢預測圖」(左圖)所顯示。所以數值預報運算出來的結果最好還是由懂電腦模擬又有預報經驗的預報員來解讀才不會傳遞錯誤的訊息。

 

最新「路徑潛勢預測圖」及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電腦模擬皆顯示海馬將在明(21日)下午從香港附近、進入廣東有相關行程應注意其動態。至於台灣未來的天氣週四、五(20、21日)受海馬外圍及東南風與地形交互作用,最劇烈的降雨將出現在台東、屏東(恒春半島)、花蓮及宜蘭。其次是北部山區及南部山區,也應稍加注意。其他地區受到的影響輕微。週六、日(22、23日)台灣附近轉為南風,東南部及南部地區容易下雨,其他地區午後也不太穩定,有較高的降雨機率。週日晚或下週一(24日)晨,下一波鋒面抵達,天氣轉變,下週二(25日)鋒面南移,各地天氣好轉,僅東半部有局部雨。下週三、四(26、27日)天氣穩定,大都是多雲到晴。

右圖:19日20時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電腦模擬的路徑顯示,海馬順著太平洋高壓邊緣的導引氣流,登陸後逐漸進入西風帶,迴轉至東海。

左圖:中央氣象局20日8時「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海馬約在21日下午登陸香港附近,登陸後很快減弱,無法完成如右圖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