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與生活


何謂氣候特徵?那些因素造成氣候特徵?

某地在長時期內天氣的綜合狀態,稱為氣候。氣候主要包括氣溫及雨量兩項,太陽輻射量的大小是形成氣候差異(特徵)的主要因素,所以氣候與緯度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又受海陸差異、高度差異、地形差異影響和人類活動在長時間的累積結果有關。

氣候的變化與人類生理、心理有何關係?

根據實際資料顯示氣候變化的趨勢是地球的暖化,不斷暖化的結果會引起連鎖反應,深信對人類生理、心理都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尤其是對那些居住在海拔較低地區的人民會有較大的影響。地球暖化後,可能的連鎖反應如下: 全球地面氣溫不斷增加→兩極高緯冰川融解,中緯度高山 積雪融化→海水面上升及江河上漲→沿海低漥地區及江河 流域大片淹水成溪,地球上水患無窮,大洋中的島嶼被水 淹沒而消失→農作物種植面積減少→全球糧食供應不足→ 飢荒嚴重,疾病流行,動亂頻傳→地球上很多人病死、熱 死、淹死、餓死,相互殘殺而死,最後造成富的國家變 窮,窮的國家更窮,後果不堪設想。

夏季期間或季節變化對人的影響?
一個人自出生、成長、成人的一生過程中,每年均經歷過季節變化,且多習以為常,不過如果夏季溫度過高,例 如氣溫超過人體溫度37°C,會造成年紀較大人的不適甚或 生病....等不幸事件。
如何因應氣候的變化來控制自我情緒?
大家都要加倍努力,儘量減少溫室氣體的產生,使氣候不 致明顯的暖化。至於如何控制自我情緒這是一個所處環境 不同及因人而異的問題,有待各個不同領域人士的共同努 力來解決。

何謂舒適度?

影響人體舒適程度的氣象因素,包括氣溫、濕度和風等要素,每個人因年齡和身體狀況不同,對大氣環境的適應能力都會不同,感受也會有差異。中央氣象局發布的舒適度指數是根據天氣預報的基本資料,考量人體熱平衡的關係,將溫度、濕度及風效應予以計算統計而制訂,只適用於台灣地區。舒適度指數分為六等級,指數10以下為非常寒冷,指數 11-15為寒冷,指數16至19為稍有寒意,指數 20至26為舒適,指數27至30為悶熱,指數31以上為易中暑。

氣象和氣候有何不同?以台灣為例說明降雨類型?何為行星風系?地方風系?
  1. 氣象是一般人對大氣現象的統稱,氣象學是研究大氣現象的科學,天氣(weather)是指大氣之狀態,主要指其對生活與人類活動之效應而言。例如說今日天氣如何?主要是指今日的雲、風、氣溫、能見度.....等如何而言。氣候是指一地較長時期天氣的平均,例如台北市一月份月平均氣溫為15.3℃,時雨量為90.4mm,月平均最低氣溫12.4℃,月平均相對濕度83%,月平均下雨日有16天。
  2. 台灣地區的降雨:可分成①10-4月的鋒面雨,台灣北部及東北部除鋒面雨外尚有地形雨。台灣西南部地區則因地形阻擋而少雨。②5-6月為梅雨期,一般為鋒面徘徊、地形作用、輻合再加對流所引起,降雨相當豐沛,稱為梅雨。③7-8月為颱風、ITCZ、午後對流、地形作用等所造成的雨,以颱風雨為主。④9-10月颱風雨外加鋒面雨。尤其共伴環流所造成的雨量很大。
  3. 行星風系:一般係指由天氣圖或平均天氣圖中依等壓線分佈情形所決定的風。
  4. 地方風系:由地形及海陸效應所形成之風,如海陸風、山谷風、焚風、恆春的落山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