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捲風


龍捲風形成的原因?
 
  1. 龍捲風,係自積雨雲(稱雷雨雲)下垂觸及地面強烈旋轉之氣柱,常出現「漏斗雲」(Tunnel Cloud)或「管狀雲」(Tuba)。龍捲風為所有大氣現象中破壞力最大者。
  2. 凡是會發生強烈雷雨的地方,都可能發生龍捲風。所以龍捲風在各大陸均有發生,但以美國及澳洲最為常見。台灣地區,亦有龍捲風,據分析統計顯示台灣除天氣系統篇12月份外,各月均曾發生過龍捲風,但以7月份為最多,台灣地區的龍捲風因受地理環境限制,一般強度較小。
  3. 發生龍捲風的雷雨,可由鋒面、各種輻合(低壓、颱風....等)局部地面加熱地形等所造成,所以龍捲風多與低壓、颱風、鋒面作用有關。
  4. 在天氣圖中會發生龍捲風的地方,都是空氣極不穩定的區域,龍捲風可出現在深低壓中心南方、東南方數百公里處,亦可發生在低壓之任何部位,或隨鋒面、不穩定線、槽線而發生。龍捲風亦可發生於颱風外緣。

龍捲風的強度分級如何?

龍捲風是一種由雷雨雲〔Cb氣象上的名字是積雨雲〕中下垂觸及地面的劇〔強〕烈轉動空氣柱,它是局部天氣中最具破壞力的大氣〔或稱天氣〕現象。龍捲風的直徑大小不一,強度亦不相同,所經之處,它的破壞力、破壞程度及破壞範圍都有很大的差異,龍捲風可在任何大陸上〔有大雷雨的地區〕發生,但以美國為最普遍〔澳洲亦不少〕。
在美國龍捲風又以奧克拉荷馬和堪薩斯兩州為最頻繁,例如1999年5月3日在7個小時內發生76個龍捲風報告即為實例〔我想這也是美國聯邦氣象局將劇烈天氣研究中心設在堪薩斯city的原因〕。
關於龍捲風的強度分級,都是出自研究機構依據實驗模擬所提出,根據1999 年5月6日中國時報P10新象所報導,依據藤田將龍捲風強度分成下列六個等級:
F0級輕度龍捲風:風速每小時64-116公里
F1級中度龍捲風:風速每小時117-180公里
F2級強度龍捲風:風速每小時181-250公里
F3級猛烈龍捲風:風速每小時251-331公里
F4級毀滅龍捲風:風速每小時332-418公里
F5級異常龍捲風:風速每小時419-512公里

有關龍捲風的相關資訊?

臺灣龍捲風:王崇岳,1982 年第三屆大氣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P338 ~ 346。
龍捲風:許鑑明,1975 年高雄海事專科學校出版委員會出版。
台灣地區龍捲風之研究:鮑學禮,氣象預報與分析,第50期,空軍氣象聯隊出版。

當龍捲風發生時,應如何保護自身安全?
 
  1. 在龍捲風侵襲情況下,因為風速很強且作反時針〔氣旋式〕旋轉,破壞力及殺傷力很強,所經之處不僅拔樹倒屋,摧毀一切,且將所經之處及被摧毀房屋中的東西,諸如汽車、冰箱、冷氣機、門窗玻璃...等,以極快速度在近地面及低空隨風飛揚,成為龍捲風狂風外的第二度殺手,所到之處,其破壞力及殺傷力比龍捲風本身還要凶殘。在美國因為地方遼闊,龍捲風持續時間較久,據報導曾有一台冰箱在近地面的空中隨狂風飛揚了近1000公尺始落地。
  2. 遭遇到龍捲風的因應方法:在房內要盡快躲到地下室,在室外,看到龍捲風應盡速離開龍捲風進行方向的路徑上,向路徑的右方離去(因為伴隨龍捲風一般均有塵土及被風吹起物的飛揚情形)。如果來不及則要就地或跑到較低漥處躺下,以免被第二度殺手殘殺。
  3. 台灣地區因面積只有36,000平方公里,且有高聳的中央山脈,平地比較狹小,所以發生龍捲風的機率遠較美國為小,持續時間亦很短。就過去50年來資料〔有的來自報章、報導,廣播電視資料,並非很可靠〕顯示,台灣在3-9月均曾有龍捲風報告,次數不多,其中以5-7月份較多。龍捲風出現地區以西部及南部較多,但民55年8月23日台東曾有龍捲風,民59年1月14日彰化田中亦曾有龍捲風報告,值得一提的是,民40年5月15日在高雄、台南、嘉義都曾有龍捲風發生,造成70多人受傷,房屋全倒有500多間,而民44年7月22日,台中、斗南及台南都曾有龍捲風出現。

都會區會不會出現龍捲風,台北市曾發生龍捲風嗎?
 
  1. 都市因高樓大廈等建築物很密集,自積雨雲下垂的「漏斗狀」雲會被破壞,所以在城市中較難形成龍捲風,但由郊區形成,移到都市的龍捲風是會有的。
  2. 自1949年到2001年6月8日(答題日)為止的50多年中,台灣地區的龍捲風,以台灣西南部地區者為較多,台北市未曾觀測到有龍捲風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