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留鋒春季梅雨大不同

吳德榮/2016/4/11

滯留鋒主要是南、北氣團勢力相當,在氣團交界面上形成的鋒面,經常以緩慢的速度南北徘徊,因此影響持續的時間比一般移動性的冷、暖鋒久。無論春季或梅雨的滯留鋒都有此類似的特性。兩者皆視其不穩定(熱力及動力)的程度,而伴隨不同強度的劇烈天氣(如雷擊、強風、冰雹及罕見的龍捲風)。但春季與梅雨最大的相異處,在於滯留鋒附近發展之雷雨胞及中尺度對流系統的移動速度。春季時華南至台灣上空一帶的西風帶很強,導引劇烈天氣來得快、去得快,累積雨量相對較小,天氣出現空檔的頻率也比較高。進入梅雨季台灣上空的西風逐漸減弱,強對流的移動速度相對較慢,有時還會停留在固定的地區,常累積大量的降雨,水災的威脅更大。

 

由最新(10日清晨)落雷(圖)及其他即時觀測資料(雷達、衛星…等)顯示,滯留鋒伴隨的不穩定對流已移至南部,強度雖較昨日減弱,但小範圍的劇烈天氣仍有可能隱藏其中。而最新(10日20時)的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電腦模擬資料顯示:週二(12日)滯留鋒逐漸向北移動,雖然結構比較減弱,但仍會有局部降雨,部份地區也有一些短暫空檔。週三、四(13、14日)滯留鋒結構增強且在台灣上空,劇烈天氣發生的機率再度提高。週五(15日)滯留鋒逐漸移至北部海面,各地雖仍有一些降雨,趨勢會逐漸舒緩。週六(16日)天氣出現空檔,週(17)日則是另一波鋒面靠近,天氣轉變。

 

由於滯留鋒南北徘徊,強度結構也時有變化,對電腦模擬而言,已容易產生誤差。而其中伴隨的雷雨胞及中尺度對流系統,發生的時間、地點,期待電腦模擬準確預報更是不可能。作業上必需依據最新的觀測及電腦模擬,隨時作修正,所以注意最新的預報是必要的。而週六的空檔及週日的鋒面,屬第6、7天的預報,電腦模擬更有可能會作調整的,更應持續觀察。

圖:今(11)日清晨5:30落雷資料顯示,不穩定的對流已移至南部,由6分鐘的雷擊數(紅色)已比昨日大幅減少,代表著目前對流活躍程度已較昨日衰減,但是否可以推論其將持續減弱?答案是不可以的,因為對流的消長是不能用外延來判斷的,需綜合其他資料才能進一步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