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姬不會是秋颱!

吳德榮2016/9/24

「秋颱」在氣象局的定義是指颱風逆時鐘旋轉的環流其東側的偏南風,如果遇上東北季風挾帶冷空氣,暖溼空氣受到冷空氣強迫抬升,形成滯留鋒,經常在離颱風中心最遠的北部,發生持續性的大量降雨,帶來淹水的災害。依此定義,在秋天生成的颱風未必是秋颱,12月(冬季)的颱風若符合上述特性,仍會以秋颱效應稱之。

 

發生秋颱效應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冷空氣接近,其物理機制就是中、高層西風帶隨之南移,台灣附近因而轉成偏西風,垂直風切增大(中高層西風、低層東北風)。一方面使得導引氣流(整個大氣層風的垂直平均)因高低層風相互抵銷而減弱,颱風移速會大幅減慢。另一方面受垂直風切(高低層風不一致)的破壞作用,強度也會快速減弱。所以只要觀察梅姬在台灣附近有無大幅減慢,以及強度是否快速減弱,即可判定梅姬是否為「秋颱」。由氣象局24日2時的「路徑潛勢預測圖」(左圖)顯示,梅姬向西北西移動快速,直到通過台灣附近後,才略減速,幅度並不大。另外,從各國的電腦模擬可觀察岀太平洋高壓很強,冷空氣無法南下。受到太平洋高壓南沿,偏東南東氣流的導引,使得梅姬向西北西快速進行。目前各國的預報及電腦模擬都沒有在台灣附近大幅減慢,以及強度明顯減弱的現象,可見梅姬不會是秋颱!

 

以目前(24日2時)中央氣象局「路徑潛勢預測圖」及歐洲中期預報中心23日20時系集預測圖(右圖)來看颱風距離台灣尚有3天半左右的路程考慮其預報的「不確定性」或者「預報誤差」,梅姬登陸或不登陸可能性都存在,現在(3天半前)就想更進一步去確定登陸位置是不符合科學的。其實當下該注意的重點是無論登陸或不登陸,威脅都是很大的。到底在哪登陸?隨著它逐步靠近,登不登陸自然會愈來愈清楚,沒必要操之過急。

 

對於警報發布的時間,本是氣象局決定的事氣象局依據還變動中的確定性預測路徑,勉強去推估以供各界參考由於預報的本質就是不確定的,所以可能隨資料變化而不斷作調整(因太早去作推估就會一改再改)民眾的感覺可能已經有點混亂了。媒體怎會想到「越俎代庖」再去找其他消息來源,或者自己也作警報時間的推估,來增添訊息的混亂,這是對民眾完全沒有好處的事。太奇怪了可是媒體又樂此不疲,實在難以理解!

左圖:氣象局24日2時的「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梅姬向西北西移動快速,直到通過台灣附近後,才略減速,幅度並不大。

右圖:歐洲中期預報中心23日20時系集預測圖顯示,颱風距離台灣尚有3天半左右的路程。51次系集模擬透露出,梅姬登陸或不登陸的機率是很接近的,現在(3天半前)就想更進一步去確認登陸位置是不符合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