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的增強已近巔峯

吳德榮2016/10/19

氣象衛星在寬廣的海面上監測颱風的活動,有涵蓋面廣的優勢,一般的紅外線頻道(左圖)是反映雲頂的溫度,當颱風增強至中度以上,常可利用颱風眼內的溫度及雲型來推估強度。但眼牆之外常被厚實的卷層雲覆蓋,利用紅外線是無法觀察颱風的詳細結構。此時可利用微波頻道(89GHz)能觀測固態降水的特性(右圖),穿透雲層,做仔細的觀察。昨(18日)微波頻道雲圖,清楚反映「海馬」一直維持小而結實的颱風眼牆及環繞颱風眼的兩條螺旋雨帶,未曾岀現雙眼牆的結構及互相置換的過程。一個成熟的預報人員一定要善用手上的工具,避免過度詮釋,紅外線觀測資料所無法反映的訊息。

 

目前海馬的強度,在今年已是坐三望二(僅次於莫蘭蒂、尼伯特),依據中央氣象局19日2時「路徑潛勢預測圖」,今(19)日海馬所經海域之海洋熱含量(OHC)高,仍有增強的空間,會發展至多強?很值得觀察。以目前氣象局的「確定性預報路徑」及所估計的暴風半徑,是不會侵入台灣鄰近1百公里海域,也未符合發布海上警報的條件。除非海馬未來有大幅度北偏,或者暴風半徑擴大到300公里以上,這些可能性都不是很高,但就預報有不確性而言 ,只要有機率存在,都應持續觀察。

 

海馬颱風雖未直接侵襲,但還是影響台灣未來幾天天氣的變化。週三(19日)西半部受颱風外圍沉降作用晴朗高溫,東半部及北部下午至晚間起,間歇性陣雨機率逐漸增高。週四、五(20、21日)受海馬外圍環流及東南風與地形交互作用,最劇烈的降雨將出現在台東、屏東(恒春半島)、花蓮。其次是宜蘭、北部山區及南部山區,也應注意。其他地區降雨則較少,台灣附近海面及沿海陸地風力也會因「海馬」而增強。週六、日(22、23日)台灣附近轉為南風,明顯降雨轉變至東南部及部分南部地區,其他地區午後也不太穩定,有較高的降雨機率。週日晚或下週一(24日)晨,下一波鋒面抵達,天氣轉變,下週二(25日)鋒面南移,各地天氣好轉僅東半部有局部雨。

左圖:18日21時25分紅外線雲圖反映雲頂的溫度,可利用颱風眼內的溫度及雲型來推估強度。但眼牆之外常被厚實的卷層雲覆蓋,無法觀察颱風的詳細結構。

右圖:微波頻道(89GHz)有觀測固態降水的特性,穿透雲層,做仔細的觀察。18日20時23分微波頻道雲圖,清楚反映「海馬」小而結實的颱風眼牆及環繞颱風眼的兩條螺旋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