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濕冷的強烈冷氣團比寒流冷

吳德榮2017/02/27

就冷空氣帶來的最低氣溫來比較,「寒流」(台北市10)是比「強烈大陸冷氣團」(台北市12度)低的,但民眾感覺何者較寒冷?就未必僅只是最低氣溫就能決定,而是對整體氣溫的感覺。例如這波「濕冷強烈大陸冷氣團」,昨(26)日台北白天氣溫大約都在13度上下振盪,與2月10日「乾冷寒流」的白天氣溫其實是不相上下的,雖然早晚氣溫不如寒流低;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濕冷」的物理特性,因為附著在體表的濕冷空氣,身體必須消耗更多的熱能來加熱它,所以「濕冷強烈冷氣團」在體感上是會比「寒流」還要冷。因此媒體在報導「冷」的程度,不該只是強調「定義名詞」而已,應該更進一步把溫、濕預測的時空變化,詳加描述,讓民眾得到更完整的資訊才是。

 

最新(26日20時)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式模擬顯示,今(27)日台北市的最低溫大約都還在14度左右、中部以北空曠地區則在12、13度徘徊,仍是比較陰冷的天氣。水氣雖然略減,北部、東半部偶爾會有局部短暫雨,中南部則是多雲時晴。明(28)日冷空氣緩慢減弱,氣溫再小幅回升,但北台灣仍感陰涼微冷,北部、東半部偶有局部短暫雨,中南部多雲時晴。

 

週三(1日)水氣減少,天氣好轉、氣溫回升。週三晚上「極地大陸冷氣團」前緣抵達,氣溫又開始下降;週四至五(2、3日)「極地大陸冷氣團」南下。其秉性「乾冷」(圖),與這波的「濕冷」完全不同,夜間輻射冷卻作用,可能致使清晨氣溫降得很低,尤其週五(3日)清晨在空曠地區更可能降至10度左右。雖然也可能同樣符合「強烈大陸冷氣團」的定義,但體感上會差很多,不會像這波這麼冷;因為低溫持續時間較短,且僅限於在夜間及清晨,白天大多晴朗、氣溫快速回升、感覺較舒適。週六、日 (4、5日)冷空氣明顯減弱,天氣大幅回暖,但日夜溫差很大。週(5)日晚至下週一(6日)偏弱的東北季風影響、氣溫略降,北部、東半部轉有局部雨。目前模式對週四、五冷空氣的模擬,仍會有一些調整,應持續注意最新資料。

圖:26日20時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式模擬 , 週四 (2日20時)預測圖顯示,台灣附近被「極地大陸冷氣圍」籠罩,大氣相當乾燥。左圖為700百帕(約3公里高)台灣盛行西北風、相對濕度極低。右圖為850百帕(約1.5公里高)台灣附近盛行北風、西半部相對濕度很低,東半部有一些因洋面上混合作用而產生的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