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增雨的功效 該怎麼看

吳德榮2017/03/07

水利署利用6日的鋒面系統,持續實施「人工增雨」的作業,有無效果?該怎麼看?首先要認識「人工增雨」的原理及功效,簡單講是在大氣中增加「凝結核」或增加「冰晶核」以加速「暖雲降水」或「冷雲降水」的過程。過去不論國內外的經驗,「人工增雨」的功效,大約可增加自然降雨的10-20%。也就是說雨越大時,能增加的越多,在暖季大雨滂沱時是會致災的,並不適合增雨;但當冷季時雨太小,能增加的量又很有限,實際作業是陷於兩難的。故冷季時僅能把握每次增雨的時機,都去實施,積少成多,使水庫的存水能多支撐些時日,以待汛期之來臨。大家千萬不要去期待某一次的「人工增雨」,即能舒解危機,這種期待是不切實際的。

 

今(7日)晨台北已觀測到14.4度的氣溫,4捨5入等於14度;已經符合預報的低溫及「大陸冷氣團」的定義(預測溫度、名詞定義皆以整數為單位)。 5時衛星雲圖(左圖)顯示台灣附近中、低層雲很多,但含水量並不高,清晨僅東半部降雨較明顯(右圖)。最新(6日20時)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式模擬顯示,今、明 (7、8)兩天「大陸冷氣團」影響,北台灣天氣「陰冷」,要注意保暖,中部氣溫略降,南部氣溫降幅較小。今日北部、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中部雲量多山區有零星小雨,南部多雲到晴;明日北台灣水氣增多、降雨略趨明顯,中部也增加一些零星降雨的機率。

 

最新資料顯示,週四至六(9至11日)各地氣溫將逐漸回升。週四及週六水氣較少,降雨減緩、範圍也縮小,北部及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中部偶爾有零星短暫兩,其間都有一些無雨、回暖的空檔存在。週五水氣增加,降雨比較連續、雨也比較大,北部及東半部有局部雨,中部局部短暫兩。週日(12日)有另一波鋒面影響,移動快速,下週一、二(13、14日)東北季風。由於是春天偏弱的短波,且模式模擬至第6至8天,結果已很不確定;模式模擬將不斷調整,需持續觀察。在春季8天之後的電腦模擬,誤差更較其他季節大,已失參考價值。

左圖:5時紅外線色調強化衛星雲圖顯示,台灣附近中、低層雲很多,但含水量並不高。

右圖:5時日累積雨量圖顯示,清晨僅東半部降雨較明顯,北台灣及中部山區有非常零星少量的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