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利生成 隱含的三種可能威脅

吳德榮2017/9/10

《本專欄轉載自「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引用請註明岀處》                  

昨(9日)晚20時,日本「地區颱風氣象中心」(RSMC)已將關島附近的熱帶性低氣壓,命名為「泰利」,今年第18號颱風。綜合各國最新(9日20時)電腦模式模擬的結果,及氣象局10日2時「路徑潛勢預測圖」(左圖),皆顯示「泰利」將朝西至西北西向台灣逼近,途經「海洋熱含量」(OHC)高、且垂直風切小的海域,颱風將快速增強,抵達台灣前已達中颱上限或強颱的強度(美、日的預報與氣象局看法類似)。週四(14日)將逐漸進入轉向區,速度減慢、向北迴轉。

 

氣象局「路徑潛勢預測圖」的不確定性範圍擴大,涵蓋台灣及其東西兩側;顯示「泰利」可能在台灣北轉(與8日20時歐洲ECMWF、美國GFS模式模擬類似),或通過台灣才在台灣西側北轉(與9日20時歐洲ECMWF(右圖)、美國GFS模式模擬類似),或者在台灣東側即北轉(美國海軍NVG、加拿大CMC模式模擬類似)。如果「泰利」以相同的強度(中颱上限或強颱),路徑會以在台灣登陸、並在陸地上緩慢北轉、災害最大(幸機率已較前一報降低、但機率仍居次高)。影響第二大的是在台灣登陸(也非常嚴重),通過後才在台灣西側北轉的(機率相對最高)。而影響相對最小的是在台灣東測,即逐漸北轉的(機率最低)。當然無論是「路徑潛勢預測圖」及各國模式模擬都會不斷更新調整,以上分析的三種可能性也會跟著變動。(正如同8日20時資料是以在台灣迴轉的機率最高,9日20時資料已調整為通過後才迴轉,機率較高。)

 

最新(9日20時)各國(歐洲ECMWF、美國GFS、美國海軍NVG)模式模擬皆顯示,下週四(14日)20時,「泰利」行至在台灣附近時,太平洋高壓減弱東退,台灣北方出現鞍形場,導引氣流很弱,「泰利」以緩慢的速度向北迴轉。但因不同的模式,模擬太平洋高壓減弱東退的程度略有不同,才造成上述(在台灣或在台灣東西兩側北轉)的差異。所以未來需持續觀察的重點包括太平洋高壓的東退的程度,才能及早研判最可能的路徑。另外,「泰利」的增強的程度也是需持續觀察的,因為大型颱風理論上,也會影響環境(造成高壓的進退)的變化。所以就目前的資料,尚不該拿來「論斷」颱風對各地確切的影響,但「極大的威脅」確實存在,大家一定要隨時注意「泰利」的最新動態,作好相關的準備。

 

最新(9日20時) 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式模擬皆顯示,今、明(10、11日)兩天轉為偏南風,北台灣氣溫回升、高溫可達35、36度,午後有局部雷陣雨、大部分在山區。週二、三(12、13日)東北風南下,冷空氣雖不多,低溫降幅不大,北台灣高溫仍會明顯下降、略轉涼,週二迎風面轉有雨;週三泰利逐漸接近,北部、東半部降雨會愈來愈大;週四至六(14至16日)受颱風影響,嚴防強風豪雨,但風雨分布情形,得視其確切動向,再做調整,需持續觀察。

左圖:10日2時氣象局「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週四(14日)泰利在台灣附近將逐漸進入轉向區,速度減慢、向北迴轉。不確定範圍擴大,涵蓋台灣及其東西兩側。(圖擷取自CWB)

右圖:9日20時歐洲(ECMWF)模式模擬14日20時地面風圖顯示,泰利通過台灣,向北迴轉,接近大陸沿海。(圖擷自Windy)